身为一位在《龙门客栈》里"挂号",野史里无比出名的"昏君",明宪宗朱见深一桩惹来后世无数八卦谈资的"昏事",就是专宠年长他十七岁的万贵妃(万贞儿)。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这事儿,不但后人难以理解,同时代的人们,也是啧啧称奇。
一、彼有何美,而承恩多
尤其是比起今天"万贵妃题材"的影视剧里,不少女星们塑造的"美艳"形象来,历史上的万贵妃,却连基本颜值都不够看。以史料上的形容是"貌雄声巨,类男子",想想就扎眼。
但就是这么一个女子,却令明宪宗朱见深万般依赖,哪怕君临天下,依然如漆似胶。
明宪宗母亲周太后为他"包办"来的吴皇后,就因和万贵妃冲突了几句,连吴皇后本人外加身边太监,统统被明宪宗一撸到底,轻则被废重则被发配。
明宪宗的一往情深,把周太后都看得哭笑不得,不住地质问"皇帝儿子":彼有何美,而承恩多——儿啊,这个万贵妃又丑又坏脾气,你怎么还黏上了呢?
对这问题,明宪宗本人也有句经典回答:"彼抚摩,吾安之,不在貌也。"专宠万贵妃,不在年龄相貌,就因为,她能让朕心安。
二、"安之"中的患难真情
如果简略回忆一下明宪宗悲催的少年时光,就知道这声"安之",曾是多么痛苦的领悟:他那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,却偏偏踩上了"土木堡之变"大坑。
父亲明英宗先沦为战俘,而后又成了被软禁的"太上皇"。
自己的太子位也是废废立立,命运朝不保夕,几乎天天在担惊受怕里度过。
那时唯一陪在明宪宗身边,与他休戚与共的,只有当时还是宫女的万贞儿。多少大风大浪,几乎都是两人拉着手一起闯过来。
明宪宗的一声"安之",透着多少患难真情。
而在明宪宗二十三年的帝王生涯里,这"安之",同样是他不二的追求。他的执政风格,就是求"安静"。而他重要的业余生活——画画来说,酷爱丹青的明宪宗,最追求安逸潇洒的艺术风格。
比如,他笔下的唐代大诗人韩愈,就是一副峨冠绿袍的潇洒形象,把眼眶奇高的晚明文人都看得服气,明末学者顾起元惊呼"真天人也"。
更牛的是他的代表作《一团和气图》,在这幅号称"故宫瑰宝"的人物画里,朱见深巧施妙手,将儒释道三家的代表牛人绘制在一幅画卷里:
后人乍一看,画面是三人团膝相接,但仔细看更会惊觉,三人竟组成了一幅笑盈盈的老者图案。
在这幅中国书画创作史上独一号的匠心中,同样表达了明宪宗追求"安静"的愿望。
而比起这令晚明文人惊呼"真人间瑰宝"的艺术才华,真正能满足明宪宗"求安静"愿望的,却还是万贵妃。
明宪宗在位期间,每次出游,都是万贵妃一身戎装站在身边。就像当年那个保护小皇子的"万贞儿"一样。
在明宪宗的帝王生涯里,万贵妃,依然是这样一个能令他心安的守护者。
三、被骂也安静
当然这"求安静"的诉求,除了给明宪宗增添了几多八卦事,更给他的执政生涯,带来了满满槽点。
他日常治国理政,也是这种"求安静"心态,遇到叛乱之类的大事,动辄就在大臣面前叹气。
后来明宪宗只要心情不好,说不上朝就不上朝,气得大臣们忍不住开骂。
谁知骂了没几年,更把明宪宗骂出免疫力,饶是你的奏折火力生猛,句句把人气炸,人家明宪宗就是巍然不动,静静看完后不说话。
这安静的风格,把大臣们都磨得没脾气。
比如翰林院编修陈音就实在受不了,竟写就奇文一篇:皇上我们骂您骂得这么难听,您怎么能一点反应都没有呢?您起码得生个气吧。您有了反应,那才"圣心焕然"啊。
类似的事情,在明宪宗的执政年代里,简直一拨接一拨,惹得当时以及身后的文臣们不停吐槽狠踩,算是把明宪宗的"昏君"形象砸瓷实。可让后世很多"圣君"汗颜的,却是"昏君"明宪宗的用人水平。
四、主昏于上,臣奋于下
别看人家遇事爱躲爱甩锅,再大的事都闷葫芦,可人家选定的大臣,比如痛击鞑靼的王越,治理地方的王恕,守卫河套的余子俊,甚至学识眼光堪称卓越的邱浚与谢迁,有一个算一个,都是一等一的人才。
于是,也就有了明宪宗时代的奇特模式:主昏于上,臣奋于下。
更让人汗颜的,还有这位"昏君"的治国风格,别看"求安静",但人家好歹是吃过苦的人,做事也常接地气。
以《明实录》记载,明宪宗在位二十三年,共减免各地灾区税粮一千九百万石,等于平均每年减税几十万石粮。他的私人库藏,也常用于发放赈济。
也同样是他在位的"成化"时代,昔日明朝严苛的"匠班制度"被彻底废除,原先需要无偿劳动,劳动期间毫无人身自由的工匠们,每月只要出六钱至九钱银子,就能成功赎身,变成可以自由劳动的自由身。
明王朝的商品经济也红火发展起来,社会风气也从此宽松。
后人所熟悉的,那精美的明代书画艺术文化,都是从成化年间起飞。如此风貌,也在后世有个熟悉的名词:成化新风。
甚至,在明亡清兴以后,"求安静"的明宪宗,固然被不少人狠踩狠骂。但许多经历过晚明天灾人祸的学者们也承认,论自然灾害的酷烈程度,十五世纪明宪宗时代才是"无有酷于此二十三年者"。
但就在这样艰巨的环境面前,明宪宗时代的大明朝,却是国家"仁宣之治于斯复见",平民百姓的生活"幸斯小康"。
比起后世一些累死累活也难免亡国,只能高喊"诸臣误我"的"圣君"来。这位开创"主昏于上臣奋于下"工作模式的"昏君"明宪宗,虽说治国的毛病不少,但成绩也算不错。
成化二十三年(1487)正月初十,五十七岁的万贵妃不幸病逝。
那天的明宪宗,原本刚刚开完祭祀南郊的庆功宴,刚回到乾清宫就得知了噩耗,当场一声长叹:"我亦将去矣"。
这以后,刚过四十岁的明宪宗,就变得郁郁寡欢,健康也迅速恶化,是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。
如果说,充斥着阴谋权斗的后宫里,真有相濡以沫的真爱,那么明宪宗与万贵妃,这一场很少得到祝福的爱情,确是一桩。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79443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